欢迎来到云南建设装饰集团官网!

一键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转载】《建筑业“十三五”规划》全解读

来源:中装新网浏览次数:2313 日期:2019-12-27 14:10

导语

曾经风靡一时的建筑业在最近几年可谓是狼狈不堪,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在大考面前只能选择变革。但建筑业的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一步走错或许就要面临满盘皆输的局面,建筑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在,更关乎着几亿民工的饭碗。近日,住建部印发了《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我国建筑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详细描述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并构筑建筑业2020蓝图,以及实现蓝图的路径。那么关于这个规划你真的读懂里面的意思了吗?

01

一、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发布

   近日,住建部印发了《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建筑业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并提出今后五年建筑业发展的八大改革、六大主要目标、九大主要任务。

  重点摘要

  促进招标投标过程公开透明。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

  全面推进电子化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企业和人员,强化责任追究。

  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充分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契机。


02

二、设目标 提九大任务

   (一)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承(发)包监管方式。完善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制度,落实招标人负责制,简化招标投标程序,推进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促进招标投标过程公开透明。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以技术专长、制造装配一体化、工序工种为基础的专业分包,促进基于专业能力的小微企业发展。

  提升工程咨询服务业发展质量。改革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式,研究制定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和合同范本,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开展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二)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减少建筑垃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强化技术标准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制定快速转化机制。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优化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环境,针对不同种类建筑产品,总结推广先进建筑技术体系。

 (三)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普遍执行节能75%的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快成熟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技术向标准的转化。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

  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制定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行建筑节能减排监管责任,构建建筑全生命期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

 (四)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推动工人组织化和专业化。改革建筑用工制度,鼓励建筑业企业培养和吸收一定数量自有技术工人。

  健全技能培训和鉴定体系。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建筑工人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制度。

  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建筑工人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工资月清月结制度,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五)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改进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改革工程造价企业资质管理,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履约管理,探索通过履约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履约行为。

 (六)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主体责任。

  全面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完善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

  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建设。构建层级清晰、配套衔接的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七)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国有建筑企业监管考核机制,放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用人权和资源调配权,理顺并稳定分配关系,建立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

  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制度。

  (八)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充分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防范境外投资财务风险。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综合发挥各类金融工具作用,重点支持对外经济合作中建筑领域的重大战略项目。

  (九)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订立行业规范及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律作用,提高行业组织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制定团体标准、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03

三、独条解读 这些内容你不能不知道

  主要内容: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13.48%,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9%。2015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54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9%;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9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8%。

  分析: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十二五”的成果来看,建筑业支柱地位确实当之无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那么现在建筑业还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呢?

 行业发展方式粗放。

  建筑工人技能素质不高。

  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

  显然,“十三五”期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上述问题也将是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那么近五年建筑业发展的目标有哪些呢?

  主要内容: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到2020年建筑业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数量达到300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加快修订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

  分析:看到这里,想必大家最关心的是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完成这些目标?企业资质、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建筑师负责制,建筑业营改增等领域的这些新变化需要重点关注。

  主要内容: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

  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履约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

  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优化建设领域个人执业资格设置,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分析:弱化企业资质并非简单的去资质化,在新的准入制度中,资质、信用、经济制衡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挂证行为的打击力度,住建部从未减弱过,此次特别强调,不禁让人充满期待,之后是否将有更严厉的措施出台?

  主要内容:推动工人组织化和专业化。改革建筑劳务用工组织形式,支持劳务班组成立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鼓励现有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专业齐全、分工合理、成龙配套的新型建筑行业组织结构。

  分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也是促使工人向产业工人转变的重要一步。

  主要内容:完善注册建筑师制度,探索在民用建筑项目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

  分析:国际通行的建筑师负责制真的要来了,广大的建筑师们准备好了吗?该制度的实施想必会进一步简化建设活动中政府审批程序,加强与扩大建筑师的话语权和地位,让整个建设过程更加专业与高效。

  主要内容: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鼓励景区、农村建筑推广采用现代木结构。

  分析:与传统的木结构相比,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材料使用、建造方式、安全性及寿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这也是住建部提倡因地制宜推广木结构建筑的原因。

  主要内容:放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用人权和资源调配权。科学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允许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

  分析:经营、用人、资源调配正式建筑企业的权力核心所在。不放权,企业就没有活力,就无法吸引社会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主要内容: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逐步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维修金担保等制度。

  分析:根据国税总局的最新公告,自6月1日起将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范围。企业负担只减不增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借施工企业视角 解读《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传统建筑市场将出现负增长,传统企业或将面临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尴尬处境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这将意味着,传统建筑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现场浇筑式生产方式的建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同时,装配式生产方式就目前情况看,也面临较多问题,例如:前期费用投入大、生产成本高、用户接受度有待提高,“十三五”期间将是建筑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装配式建筑方式转型的重要阶段,建筑企业将面临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尴尬处境,建筑企业需谨慎处之,最终结果如何仍需实践检验。

 二、招投标方式将发生改变,市场竞争环境将改善

  在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推进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促进招标投标过程公开透明。在原则上实行最低价中标的同时,推行提供履约担保基础上的最低价中标,制约恶意低价中标行为。

  三、企业资质标准将再次被修订,资质将被弱化

  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根据《规划》内容,透露出如下三点重要信息:

  1.资质标准还将有重大调整,资质类别要减少;

  2.对“挂证”的查处力度将更大,处罚力度会更大;

  3.不管是企业资质申报,还是个人执业,信用将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

 四、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

  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加大对各地区设置市场壁垒、障碍的信息公开和问责力度,为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

 五、探索工程款支付担保,施工企业权益将得到保障

  加强履约管理,探索通过履约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履约行为。引导建设单位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信用评价结果,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建筑市场环境。

 六、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

  强化对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以及对不良地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或论证。

  七、全面完成营改增、完善保证金制度

  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保留的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农民工工资4类保证金管理制度。


04

四、新宠儿 未来装配式建筑将得到大力扶持

  《规划》确定了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提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 ,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 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规划》还制定了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其中关键就是要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和现代木结构建筑。通俗的说,就是十多层的高层建筑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节约劳动力并且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而“全装修”可以说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终极目标。
  《规划》明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重点应用领域,建立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 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减少建筑垃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大力发展钢结 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 ,鼓励景区、农村建筑推广采用现代木结构。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逐步推广智能建筑。
  至2015年,中国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54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9%;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9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8%。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增强。
  但中国建筑业仍然大而不强,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建筑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较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人技能素质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
  《规划》的出台是为贯彻落实今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
  其中在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方面,《意见》明确,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2016年10月出台的《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发展规划》指出,“装配式建筑是上海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到2020 年,装配式建筑要成为上海地区主要建设模式之一。”《规划》要求,上海外环线以内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宅、公租房和廉租房项目100%采用全装修,实现同步装修和装修部品构配件预制化。   

05

五、未来建筑业发展将呈现四大要点

  投资规模
  基建投资将加大马力
  进入“十三五”,全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能拉动投资增长的动力仅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2016年,受益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各项基建投资规划呈波涛汹涌之势。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PPP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中的应用都给建筑行业及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高位运行,但增速略有放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8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到20%。
  跨入2017年,基础设施行业作为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仍将发挥作用。一方面,去年各项基础设施规划将逐步落地;另一方面,全国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投资已重新启动,以铁路、轨道交通、水利水电、环保等为主的基建项目将会加速推进。
  当前,部分省份的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已密集出炉,无论是哪个省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领域的项目投资,均占据了重要地位。据目前所披露的省份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各省投资额均在千亿元以上。其中广东拟安排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20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陕西省级重点项目达600个,总投资额3.7万亿元,年度投资4820亿元;福建确定省重点项目1487个、总投资3.57万亿元等。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提出,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7.1万亿元,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8.7%。整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小幅下滑。
  另有专家预测,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8%左右,基建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及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体规模预计约为16万亿元。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重点投资于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交通项目,以及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工程或支柱性产业。
  相关数据还显示,2017年公路、水路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新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新增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500公里,新增贫困地区通硬化路建制村7000个,新增通客车建制村4000个。
  这些投资计划和发展趋势必将为建筑行业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运营模式
  PPP仍是助推利器
  自2013年推动新一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改革以来,PPP模式在全国得到了迅速发展。2015年被称为“PPP元年”,2016年被称为“PPP落地年”。去年,**发政策、地方推项目、社会资本接订单,各领域频频发力,PPP在2015年取得的成绩之上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已收录PPP项目10685个,总投资12.7万亿元,项目涉及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工程、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综合开发、政府基础设施等19个行业。
  近期,国家发改委密集发布各领域“十三五”规划,多部规划中提到以PPP模式促进发展,其有望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抓手。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PPP项目已经超过15万亿元,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当中,对于传统项目僧多粥少的局面,PPP项目的出现无疑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PPP将成为撬动财政的支点。2017年,被业内预测为“PPP业绩年”,PPP项目将迎来落地高峰期,在带动基建投资上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随着PPP领域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和实务操作经验的积累,PPP项目审批将会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实际落地项目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宽、项目合作模式和回报机制也会更为合理。从发改委、财政部2016年推介项目发展趋势来看,2017年PPP项目预计批复规模或在5万亿元以上。新一年,万亿蓝海有望成为建筑企业角逐的战场。
  但就目前而言,建筑市场分化的大趋势已经十分清晰,建筑企业能否有机会以PPP模式参与公路、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出现明显分化。央企、国企由于自身融资能力较强、资源整合能力较强,加之与地方政府长期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已成为PPP项目的主力军。不少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也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但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融资能力较弱、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已然落后。
  PPP模式下的投资项目盛宴已经来临,建筑业中小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分得PPP的一杯羹,还需进行战略调整。
  未来版图
  “一带一路”孕育新机
  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随着国内总体投资增速放缓,拓展国外市场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政策正好为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发展机遇。据悉,其沿线60多个国家相当一部分正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其相关投资也主要投向了电力工程、交通运输、房地产、石油化工、通信工程等领域,这对我国建筑企业而言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丝路基金、亚投行、中信保等多个机构也为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去年1—10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签合同额16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企业在“一带一路”的61个国家新签合同额843.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海外基建工程订单的爆发也将推动工程设备行业同步发展,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知名工程设备企业的海外步伐或将进一步加快,海外版图也将进一步扩大。
  技术手段
  “互联网+”让信息化照亮建筑业
  建筑业信息化是行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中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是大部分企业处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趋势很明显。因此,目前来说,建筑产业互联网行动已刻不容缓,建筑行业企业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升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面向市场发展。
  2016年9月,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旨在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随后,广西、沈阳、黑龙江、云南、浙江、天津、济南、江苏、徐州、湖南、山东等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推广信息化的指导意见。此政策的颁布将加速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的进程。

结语

  从此次规划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未来几年国家对建筑业的发展越发的关心,这从侧面也反应出,建筑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在当前建筑业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小编相信在国家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一定会走出困境,让整个行业重新绽放起来的。



Copyright © 2019.云南建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92号 滇ICP备14001393号-2 网站建设支持:天度网络